手脚部位频繁冒出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,伴随剧烈瘙痒,几小时后自行消退却又反复发作,这种“来无影去无踪”的皮肤问题,很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在“捣乱”。慢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、渗透性增加导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,病程超过6周且反复发作,虽不直接威胁生命,但瘙痒和皮损会影响睡眠、工作,降低生活质量,其诱因复杂,需从细节中寻找线索。
慢性荨麻疹的发作与免疫系统“过度敏感”密切相关。当身体接触到特定过敏原(如食物中的鱼虾、牛奶,药物中的青霉素、阿司匹林,或空气中的花粉、尘螨)时,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,导致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,皮肤表面形成凸起的风团;部分患者的诱因并非外界物质,而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,如甲状腺疾病、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可能伴随荨麻疹症状;此外,物理刺激(如冷热交替、压力摩擦)、精神压力、熬夜疲劳等也可能成为“导火索”,让原本平静的皮肤突然“报警”。
日常生活中的“小细节”常被忽视,却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反复。例如,运动后未及时擦干汗水,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;洗澡水温过高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;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与皮肤频繁摩擦;饮食中摄入过多辛辣、酒精等刺激性食物;长期处于焦虑、紧张的情绪中……这些因素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,或直接刺激免疫系统,让风团更易“找上门”。慢性荨麻疹的风团形态多样,可能单独出现,也可能融合成片,消退后不留痕迹,但瘙痒感常让人忍不住抓挠,反而加重皮肤损伤。
应对慢性荨麻疹需“双管齐下”:减少诱因刺激,缓解症状不适。日常记录饮食、活动、情绪等变化,观察风团发作的规律,帮助识别潜在诱因并尽量避免;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护产品,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;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吹冷风或洗冷水澡,减少冷热刺激;饮食以清淡为主,少吃海鲜、芒果等易致敏食物,以及辛辣、酒精等刺激性食物。若风团频繁发作或瘙痒剧烈,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(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)缓解症状,但需注意按疗程用药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慢性荨麻疹若伴随呼吸困难、腹痛、关节痛等全身症状,或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不消退,需立即就医;日常避免过度抓挠或用热水烫洗患处,防止继发感染;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,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,有助于减少荨麻疹发作频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