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,以反复发作的风团、瘙痒为特征,病程可能持续数周至数年。长期受其困扰的患者,常因皮肤不适、外观改变及对复发的担忧,陷入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中,而情绪波动又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,形成“身心交互”的恶性循环。学会调节情绪,是改善生活质量、辅助控制病情的重要一环。
一、正视疾病:减少“未知恐惧”
荨麻疹的反复发作易让患者产生“无法治愈”的无力感,但需明确:多数慢性荨麻疹通过规范护理与生活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,减少发作频率。患者可通过权威医学书籍、正规健康科普平台了解疾病知识,明确荨麻疹的常见诱因及发作规律,避免因“不了解”而过度恐慌。记录个人发作日记(如饮食、环境、情绪变化等),有助于发现自身诱因,增强对疾病的掌控感,减少“随机发作”的焦虑。
二、转移注意力:打破“瘙痒-焦虑”循环
荨麻疹的瘙痒常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,此时过度关注皮肤感受会放大不适感。患者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,如阅读、绘画、听音乐、做手工等,将注意力从皮肤症状上移开;也可进行轻度运动(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极),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,不仅能缓解瘙痒,还能改善情绪状态;日常可安排固定的社交活动,与亲友交流或参与集体活动,避免因疾病陷入孤立,在互动中获得情感支持。
三、接纳情绪:建立积极应对心态
长期患病带来的负面情绪是正常反应,无需压抑或自责。患者可尝试通过“情绪日记”记录每日情绪变化,分析触发情绪的具体事件(如发作时的沮丧、社交中的自卑),逐步接纳情绪的存在;与家人、朋友坦诚沟通病情与感受,获得理解与鼓励;若情绪困扰严重,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对疾病的负面认知,建立“症状可管理、生活仍可控”的积极心态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情绪调节需结合疾病护理同步进行。若荨麻疹发作频率突然增加、症状加重,或情绪问题持续影响睡眠、饮食及日常功能,建议及时就医评估病情与心理状态。科学护理配合情绪管理,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荨麻疹,提升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