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发作时,皮肤上突起的红色风团伴随剧烈瘙痒,常让患者陷入抓挠-加重-更痒的恶性循环。科学护理不仅能缓解症状,还能降低复发风险。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反馈,以下护理方法值得关注。
 
  一、阻断过敏原接触路径
 
  过敏原是荨麻疹发作的核心诱因。建议通过“饮食-环境-接触物”三维度排查:急性发作期暂停海鲜、蛋类、坚果等高蛋白食物,慢性患者可记录饮食日记,用排除法锁定致敏源;定期更换防螨床品,避免宠物毛发接触;外出佩戴口罩,减少花粉、粉尘吸入。
 
  二、皮肤护理的“冷”与“润”
 
  皮肤屏障受损时,护理需兼顾止痒与修复。瘙痒发作时,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5-10分钟,每日2-3次,低温可收缩血管、降低神经敏感度。冷敷后立即涂抹无香精保湿霜,如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,形成保护膜。避免热水烫洗、碱性肥皂及刺激性护肤品,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
 
  三、饮食与作息的双向调节
 
  饮食需遵循“避高敏、补营养”原则。急性期忌食辛辣、酒精及腌制食品,可增加冬瓜、绿豆等利湿食材,以及柑橘类水果补充维生素C。慢性患者可尝试低组胺饮食,如短期避免番茄、菠菜等高组胺蔬菜。作息方面,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。适度运动如瑜伽、散步能调节免疫,但需避开高温环境,防止胆碱能性荨麻疹发作。
 
  四、用药与复诊的规范管理
 
  抗组胺药物是控制症状的主力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,需严格遵医嘱服用,不可自行增减剂量。若出现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建议每3个月复查过敏原,动态调整护理方案。
 
  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荨麻疹护理需结合个体情况,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、风团扩散至黏膜部位,或伴有胸闷、腹痛等系统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科学护理与规范治疗双管齐下,方能实现长期缓解。